花卉信息成就打工仔的锦绣前程

花卉信息成就打工仔的锦绣前程

    孙洪山,康平县二牛所口镇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经过短短几年的辛劳拼搏,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一个拥有十栋砖石结构温室花卉大棚,年收入十余万元群众认可的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

    他2004年被康平县团委授予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称号,2005年被评为沈阳市新农村建设青年带头人标兵,2006年沈阳市劳动模范。

    他取得的成绩是他自身的刻苦努力、辛勤劳作的结果,更是农业信息化铺就了他的锦绣前程。

    1996年,孙洪山从沈阳园林学院毕业后,直面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同其他同学一样,他抗起行李迈上了茫茫的打工之路。作为园艺专业毕业的他,先是来到了大连欧亚花卉公司,在这里当上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这为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打工闲暇的时间里,有时就到网吧浏览花卉相关信息,关注着花卉生产和市场信息。

    网上对黄菊花的市场前景分析让他激动不已。不知不觉半年时间过去了,他对一些花卉特别是黄菊花的习性有了初步了解。有心计的他,又受聘于沈阳三联鲜花公司,不断丰富自己的花卉养植技术。三年时间过去了,他终于成为一名有经验丰富的花卉技术员,掌握了一整套温室大棚养花技术。也就是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选择——回家乡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00年,孙洪山谢绝了公司的一再挽留,辞去了这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尽管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对于一个农家孩子来说已是不菲,但他不愿过那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他要回乡开创自己的事业,报效家乡。他带着三年辛辛苦苦打工积攒的15000元钱和先进的养花技术,返回家乡,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尽管这里人们对温室养花还很陌生,但他坚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花需求量的增大,花卉必将有更大的市场。

    谋事难,干事更难。来自家庭和社会阻力、父母的疑虑、亲戚朋友的不理解使他举步维艰。经过耐心地做工作,他终于说服了父母,得到了亲戚的支持。

    这一年,他拿出全家多年的积蓄,又向亲戚和银行借贷一部分,凑了30000元,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2栋各500平方米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开始养植黄菊花。

    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到了这两个大棚上,选种、浇水、施肥、管理,培育每株花就象培育一个新生命一样,他日夜守在大棚里,人一天天变瘦了,花一天天长高长大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菊花长势喜人,当年秋季,他的付出就有了回报,由于他养的黄菊花品种新,花鲜色正,深受花商的青睐,同时他巧打时间差,上市早于别人,卖到较高的价格,当年纯收入20000元,收回了大部分投资。

    孙红山听朋友说在农村建立农业信息站的小道儿消息,就找到了康平县农村经济局的领导,希望能在自己的花卉基地建立一个农业信息站,康平县农村经济局的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他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

    随着鲜花花卉市场的日渐红火,黄菊花需求量越来越大,呈现供不应求之势。经多方筹措资金,他又投资28万元新建了8栋温室大棚和3间花卉包装房,总占地达5000平方米。他又在裸地上创新种植方式,采用裸地种植与温室种植相结合的办法,每茬收获菊花70万余株。

    目前,孙洪山温室花卉大棚里生产的黄菊花,已占沈阳花卉市场黄菊花份额的50%,还远销到北京、哈尔滨、长春等地,有的花商慕名与他签订订单。十栋大棚年纯收入10余万元。

    孙洪山的大棚花卉的成功,极大地带动了本村花卉产业的发展。他致富不忘乡亲,和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路是孙洪山一直的愿望,他毫无保留地向众乡亲传授养花技术,自费订阅各类花卉养植报纸书刊给乡亲们学习,还从网上帮助大家寻找养花信息。这几年,每年都有二十余名本村劳动力在他的花卉园打工,用工高峰时达四五十人,平均每人年收入5000余元。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在孙洪山的带动下周边村屯已有十几户农户建起了大棚与他一起发展大棚花卉,初步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二牛镇花卉种植已初具规模。孙洪山还被众花农推选为二牛镇花卉种植协会会长和技术顾问。【来源:千思语鲜花